学科门类 工 学
专业名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
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既能掌握扎实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机械、电子、计算机相结合的多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,同时能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强实践动手、计算机操作和软件设计能力,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造、科技开发、应用研究、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。
主要课程 除公共基础课外,主要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、工程力学、工程图学、机械原理、机械设计、工程材料及成型技术基础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、机械制造技术、液压与气压传动、电工与电子技术、控制工程基础、单片机原理及应用、测试技术、机械制造装备设计、数控技术与机床、机械CAD/CAM、制造自动化、机电传动与PLC控制、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、机械设备故障诊断、船舶机械、港口机械、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等课程。
就业方向 在校期间完成教学计划中规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,成绩合格,通过外语四级和计算机二级考试,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。通过四年学习,掌握机械设计与制造、微电子技术、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,以及现代工程师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实践训练。毕业后可在各类工矿企业、研究单位、事业机关从事机电专业的设计制造、科技开发、销售管理等方面的工作。
方向一:
设计制造方向
培养目标:
本方向着力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机械工程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,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,尤其是综合性机械系统的设计制造能力,能从事机械领域设计制造、科技研究、技术开发、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。
方向二:
机电控制方向
培养目标:
本方向着力培养具有系统而扎实的机械工程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,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,尤其是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开发能力,能从事机械装备自动化、科技研究、技术开发、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。
毕业生适合在厂矿企业、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从事自动化机械装备开发、科技研究、技术开发、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工作。
培养要求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, 具有机电新产品开发 机械零件
与管理企业所需的知识结构及潜能,也具有适应科研、教育、经贸及行政管理等部门工作或继续深造的素质和能力,能在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、科技开发、应用研究、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。
知识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:
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、较好的人文、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、文字的表达能力;
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,主要包括力学、机械学、电工与电子技术、机械工程材料、机械设计工程学、机械制造基础、自动化基础、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。
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、计算、实验、测试、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;
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内所必要的专业知识,了解其科学前沿发展趋势;
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、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;
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。
方向一:
设计制造方向
主要课程:
工程图学、工程力学、机械设计基础、电工电子技术、液压与气压传动、机械装备设计、机械制造工艺、数控技术、塑料模具设计、CAD/CAM等。
方向二:
机电控制方向
主要课程:
工程图学、工程力学、机械设计基础、电工电子技术、液压与气压传动、机电传动控制、机械制造技术、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、CAD/CAM等。
就业方向(1) 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;
(2) 从事机械、电气、液压、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;
(3) 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、制造工作;
(4) 从事数控机床、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;
(5) 从事机械CAD/CAM技术的应用工作;
(6) 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;
(7) 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。
(8) 在高等学校、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从事教学、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
(9) 从事机械模具设计生产及制造相关工作。
就业方向(1) 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与实施工作;
(2) 从事机械、电气、液压、气压等控制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;
(3) 从事工艺工装的设计、制造工作;
(4) 从事数控机床、加工中心等高智能设备的编程及操作工作;
(5) 从事机械CAD/CAM技术的应用工作;
(6) 从事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;
(7) 从事机电产品的销售和服务工作。
(8) 在高等学校、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从事教学、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
(9) 从事机械模具设计生产及制造相关工作。